历史悠久的医学院
江汉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武汉第二医学院”,医学教育历史悠久。学院拥有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20人。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基础医学)、市级重点学科2个(临床医学和中医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江汉大学-武汉市儿童医院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医学院于2015年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标准认证,2018年顺利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整体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充沛。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市级科研项目97项,取得科研成果15项,发明专利20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录50篇,出版教材、专著23部。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5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7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5人、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4人、武汉市十大名师及武汉市中青年中医名师3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2人、武汉市黄鹤英才5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4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有40余位专家在国家、省、市各专业学会担任主要职务。
医学院院长 舒细记。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江汉大学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医学院院长、武汉医学会副会长、武汉医师协会副会长、市农工民主党副主委、市政协常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病理生理学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理事。
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近年来,指导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20余篇。
学位授权点介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江汉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正式获批。实行“全程临床实践基地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位点依托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平台,通过近几年建设,形成了以下优势与特色:
1、定位明确,区域优势明显:学位点自建设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区域、培育优势特色”的原则,着力培养临床医学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2、拥有优质研究生培养基地,专业领域门类齐全:学位点现有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江汉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武汉市三医院)、江汉大学附属普爱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江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五医院)、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江汉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江汉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等9家省、市属优秀综合性医院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并成立了医学教育委员会,学位点下设外科学、内科学等11个专业领域,涵盖了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专业。
▲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
▲江汉大学附属普爱医院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江汉大学-武汉市儿童医院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3、导师队伍优秀,梯队结构合理:学位点现有导师16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147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导师占85.1%。导师中获“中国医师奖”6人,“五一劳动奖”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38人,省市专项津贴40人,担任省市级各类医学会委员或副主委者占20.1%,各类专(学)科带头人占40.5%。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导师队伍。
▲附属医院刘敏同志获评“武汉市文明市民”
▲基地导师喜获表彰
4、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学科建设成果颇丰:现拥有“皮肤病与性病学”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2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学科发展也促进了科研与教学水平提升,近3年来,导师共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项,省市项目86项,科研经费总计5775万元。
5、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推动学位点多元化发展:学位点先后与美国乔治亚健康科学大学、韩国等院校进行合作,推动了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科发展。现有国内首家中美合作全科医师培训基地1个。
▲美国佐治亚医学院苏运超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讲座
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17年获批,授权点依托湖北省重点学科“基础医学”平台,通过不断凝练学科特色、加强队伍和平台建设等举措,形成了如下发展特色和优势:
1.“主干”与“交叉”并进,学科构架完备。基础医学主干学科设置齐全,在主干学科上形成了特色优势,亦形成了“医学信息技术学”等较为稳定的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研究方向。
2. 学科队伍较优秀、结构较合理。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72.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92.4%。其中,具备医学背景者比例61.5%。楚天学者5人、黄鹤英才4人。
3. 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具备较好基础。依托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医学院公共实验平台、江汉大学兰丁早期肿瘤筛查研发中心,以及学院现有的科研团队——“胃肠道肿瘤病理”、“基础神经科学”、“有害有机物的生物学效应”、“炎症与肿瘤相关机制研究”等,积极开展科研水平提升建设。
▲基础医学团队交流季
4. 硕士点积极支撑人才培养工作。借助学科平台,为临床医学、药学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物化工和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5.研究平台设施完备。本硕士点现依托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支撑武汉市红十字会人体组织利用库的建设、运行,为“江大病理诊断所”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参与校级“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医养教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区域内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为区域医疗机构提供院感检测。
7.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台湾中山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乔治亚瑞金斯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良好关系,多次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培训等活动。
▲澳大利亚Ross Colquhoun教授来我校讲学
▲瑞典博仑厄市政府代表团考察医学院中医药实验室
▲日本Yoshimasa Tanaka教授来我校讲学
就业情况
2018届、2019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率100%,绝大部分研究生在国内各级三甲医院工作。
校园文化
除正常上课外,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四证合一”的临床医学专硕生,三年里,他们需要完成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研实践和临床教学实践。获得所有学分外,还要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在其他专业的同学休息放假时,他们每天早上6点就要去病房开始巡视、查看患者病情;下班后还要赶回实验室完成科研;有时候,刚下夜班就得急急忙忙赶回学校参加专业课学习;周末节假日还会跟着导师们去社区或边远地区健康宣教、义诊(三下乡活动)....
▲临床专硕生的一天
▲校园生活
奖助政策
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科研创新成果奖;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市政府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特殊困难补助等;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如武商励志奖学金、武汉市供销社设立的“九源励才奖学金”、“昱申翔奖学金”等。
▲江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