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教育在线首页
考研喵App下载
在线客服 合作咨询
当前所在:首页视频访谈正文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卫国教授专访

  • 收藏
  • 分享


历经三十多年的建设,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发展成为具有多材料门类、在江苏省内高校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材料学院。


360教育在线有幸邀请到了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卫国教授做客我们的高端访谈,给我们生动详细的介绍了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情况,为即将报考的同学做个剧透。


 




真“材”实“料”,追求卓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82年创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3年获材料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5年在江苏省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优秀”。2016年材料科学进入全球科学指标(ESI)排名全球前1%。今年,常州大学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常州大学首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热能量转化材料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新能源材料(光伏)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一期验收并获二期资助。



历经三十多年的建设,学院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努力推进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工作,不断开创材料学院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学科特色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硕士点,另外在工程领域设有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以服务国家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形成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表面工程、纳米功能材料四个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在光伏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功能化、现代热浸镀锌关键技术、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科创并重,累累硕果


近五年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

面上及其它国家级项目55项

863项目1项

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

省部级项目63项

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万元



发表SCI/EI论文近600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350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创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27个

共同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部

推广科研成果转化100余项

为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近30亿元


师资雄厚,素质优良



学院拥有一批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杰青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领衔的学科方向带头人,专任教师86人,博士比例95%、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5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选2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

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

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

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1人

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6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

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


国际化培养:“请进来、走出去”


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学院定期邀请海外知名教授来校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每年举办20场以上。


另外,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共建中外联合实验室、短期访学、联合培养、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输送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已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奥本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多位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同时,接收国外研究生来院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目前已有俄罗斯、英国等高校的研究生来学院开展研究工作。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海外交流的资助力度,让更多优秀的研究生有机会到国外感受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浓郁学术氛围。



2019年考研新动态


今年,学院研究生初试科目为英语、政治、数学二、专业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四选一)。计划招收160人,往年的复试分数线即为国家线。录报比1:1.2。多年来,第一志愿考我们学院工学的学生,只要上国家线,基本录取。欢迎各位学子报考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我们欢迎第一志愿没有被招生单位录取的上线考生积极调剂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都可以调剂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调剂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国家复试最低控制线(A类)要求;2)申请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统考科目相同或相近;3)满足教育部有关调剂的其它要求,不允许跨学科门类调剂,专硕不允许申请调剂学硕,非全日制不允许申请调剂全日制,初试报考化学(0703)的可申请调剂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初试报考材料学科的可申请调入我院相关专业。


就业质量高、就业竞争力强


学院坚持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求真务实;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依托科研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努力提高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知名度,确保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和强就业竞争力。

 

近五年,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2%,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升博率为3%,80%以上同学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位列全省同类学科前列。我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全部在材料学院,博士生招生名额基本用于硕博连读,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机会很多。


奖助体系完善,覆盖面广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建立了完备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包括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津贴,同时还设有研究生困难补助和社会奖助学金,共同构成研究生奖助体系。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经费、导师科研经费和社会资助等,实行统筹使用。


(1)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6000元/生·年,学业奖学金8000-12000元/生·年。以第一志愿录取的研究生第一年拿一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生•年。

 

(2)企业奖助学金。学校联合企业设立“廖有章爱心助学金”、“振华奖助学金”、“扬巴奖学金”等企业奖助学金,以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3)科研津贴。导师从科研经费中支出1000-5000/生•年作为研究生的科研津贴。


(4)高水平学术论文给予论文奖励。学校对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给予论文奖励,根据论文级别给予2000-5000元/篇不等的奖励。


硕士生年均奖助学金达2.2万元以上,覆盖面达100%。


  • 收藏
分享到:

推荐阅读

扩展阅读

最新文章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考研工具箱

考研常识

规划指南

院校选择

选择专业

学校专业

搜学校

热门院校: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

  • 江苏
  • 上海
  • 北京
  • 安徽
  • 浙江
  • 北京
  • 安徽
  • 浙江
  • 北京
  • 安徽
  • 浙江
  • 湖北
  • 河南
  • 辽宁
  • 985
  • 211
  • 教育部
  • 地方
  • 军校
  • 其它部委
筛选学校
  • 师范
  • 语言
  • 财经
  • 师范
  • 语言
  • 财经
  • 师范
  • 语言
  • 财经
筛选专业

热门文章

返 回顶 部
账号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注册
账号不能为空
请输入图形验证码
验证码已发送
建议密码不要和常用密码一致,并保证密码复杂度
已有账号,
忘记密码 通过手机号码或邮箱获取验证码修改密码。
输入账号
重置密码
完成
账号:

账号不存在

验证码:

验证码已发送到你的邮箱,请查收

输入新密码:

账号不存在

再次输入新密码:

账号不存在

恭喜密码已修改完成!
1s后系统将自动登录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