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价值预估
在保研这场考生与学校的双向选择与匹配中,考生最终能去哪所学校,取决于他自身的价值;学校能收到哪些学生,同样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
考生的价值衡量标准有五项:本科出身、绩点排名、英语成绩、科研经历、获奖经历、其他经历。这五项标准的重要性依次递减。
而院校的价值衡量标准有三项:院校级别、专业知名度、院校地域。
不论是高校还是考生,最终价值都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各位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初步评估自身与目标院校的实力差距。
如果考生的某一项指标水平太差,则必须要提高其他指标的分数,以弥补弱势,把综合分数拉到和竞争者差不多的水平上。
二、根据出身
一般而言,保研能使各位考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轻松上升一个台阶。
也就是说,普通二本可以保研到双非一本,双非一本可以推免至211,211本科可以保送到985,985出身则可冲刺清北。
至于一本留在一本,211推至211,985保送985,这些情况全都属于“平级调动”,难度最小。
所以但凡是在出身级别上跨一个台阶选择目标院校的,都有很大机会获得offer,值得一试。
三、根据绩点排名
不同级别的出身应该达到的绩点高度是不一样的。
举例而言,双非一本目标是985,那么他的绩点就必须数一数二。
211本科想去985硕士,那他的绩点要求就没那么严苛,只要不在保研边缘线徘徊就有很大希望。
985本科目标保送985硕士,则你只要获得本校的保研名额就可以了。
四、根据地域
通常来说,北京、上海、广州的院校竞争激烈程度要大于其他地区的院校。
有的同学可能想从末流211甚至双非一本保研至985,那么这种情况下,你选择其他地区的985作为target school肯定要比选择北上广的985几率要大。
小编认为,获得其他地区985 offer的几率 ≈ 获得北上广地区知名211 offer的几率。当然,这也要看高校是什么水平的985。
五、根据本校保研情况
在选择目标院校之前打听好本校前几届保研最终去处,基本上你的学长学姐们能去的学校,你也有几率进入。
如果你的学长学姐都没有去过某所院校,很可能是因为这所院校不认可你们学校的生源,你的材料寄过去估计是没希望的。
当然,没有前辈去过你的目标院校也可能是因为没人尝试过。这个一定要打听清楚。
六、根据目标院校保研状况
有些院校会把前几年的保研录取名单挂在官网上。如果名单中已经标出录取人员的本科出身,那当然对我们判断这所院校的生源很有帮助。
但如果你的target school没有给出往年录取人员的出身信息,甚至没有给出录取名单呢?有耐心的同学可以尝试动用人脉网联系这些学长学姐来获取出身信息。
七、根据专业知名度
假设你是X专业出身,在不考虑跨专业保研的情况下,专业知名度和学校级别两项是可以置换的。
如果你想去更高级别的学校,那么可以考虑折损目标院校的专业知名度来达到目的;如果你最重视院校的专业水平,那么就要把目标院校的级别稍作降低。
举个例子,中国政法大学毋庸置疑是所名校,但它主攻法律相关专业。你要去中国政法大学学习历史,难度当然比去这里攻读法律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