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教育在线首页
考研喵App下载
在线客服 合作咨询
高校中心 > 绍兴文理学院

无机化学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无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和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 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运算;并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算、化合物结构的推断等等。

二、考试方法闭卷。

三、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四、教学内容(一)热力学 (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过程变量,热和功;热力学能和焓。 (2)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过程和恒压过程);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摩 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3)自发变化和熵;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化学反应熵变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标准摩尔生成 Gibbs 函数;Gibbs 函数与化学平衡;Van 't Hoff 方程。 (5)掌握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理解△G、△H、△S 之间关系的相关计算。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 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化学反应等温式,Van’t Hoff 方程ΔrG=ΔrGm ө +RTln Q 的意义及其相关的计算与应用。利用函数ΔrGm ө或ΔrGm 判断标准态及非标准态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5)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原理,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判断 化学反应的移动。 (三)化学动力学基础 (1)反应速率概念。 (2)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活化能,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掌握反应速率的意义及速率方程表达式。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经验公式,Arrhenius 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浓度、温度、催化 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 Arrhenius 经验公式求算反应的活化能及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四)酸碱平衡 (1)酸碱的质子概念,质子酸碱的强弱等。 (2)一元弱酸、弱碱(包含离子酸碱)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 pH 值;多元弱酸解离平衡。 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 pH 值的计算。 (3)同离子效应。 (4)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原理、缓冲对的选择配制等相关问题。 (5)拉平效应、区分效应、稀溶液的依数性。 (五)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2(1)溶度积和溶解度;以及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2)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等。 (3)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移动:酸度对沉淀平衡的影响;配合物的形成对溶解度的影响。 (4)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熟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及沉淀的转化和分步沉淀。 (六)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等。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3)电极电势: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表达形式,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及非标准电极电势)。 (4)电池电动势和化学反应 Gibbs 自由能的关系;Nernst 方程及应用。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5)利用元素电位图来判断元素价态的稳定性。 (七)原子结构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能级的 概念;量子化的概念。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熟悉 s、p、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和伸展方向。 (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 容原理,洪特规则);近似能级图;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及分区;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掌握周期系内 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电子排布规律。 (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八)分子结构 (1)离子键理论: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特点,离子特征等。 (2)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性质。理解并掌握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σ键和π键的区 别等。 (3)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概念、类型、要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 (4)分子间作用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氢键。并解释物质的性质。 (5)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和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九)配位化合物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类型。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结构理论:价键理论,了解晶体场理论。掌握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原子所采取的杂 化轨道类型的关系,中心原子价电子排布与配离子稳定性、磁性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实例。 (3)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影响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的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 掌握配位平衡的移动及相关计算。 (十)卤素 (1)卤素的通性。掌握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及强弱。 (2)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单质,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卤素的氧化物,卤素的含 氧酸及其盐。 (3)氢卤酸酸性和还原性强弱;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氧化还原性。 (十一)氧族元素 (1)掌握氧族元素的通性。 (2)氧和臭氧:氧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臭氧的结构和成键特征。 (3)水:结构,性质,状态。 (4)过氧化氢:分子结构,制备,性质及用途。 (5)硫及其化合物:单质硫,掌握硫化氢(H2S)的性质,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亚硫酸 (H2SO3)、硫酸(H2SO4)和它们相应的盐、硫代酸盐、过二硫酸及其盐等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 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金属硫化物(MS)的溶解性分类、多硫化物(Na2Sx)的结构和性质。3(6)理解影响无机酸强度的因素,掌握无机酸强弱变化的规律。 (十二)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通性。 (2)氮和它的化合物:氮的成键特征,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氮的卤化物。 (3)磷和它的化合物:磷的成键特征,单质磷,磷的氢化物,磷的含氧化合物,磷的硫化物,磷的卤 化物。熟悉磷酸及其盐的结构特征,掌握氮、磷及其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 制备和用途。 (4)砷、锑、铋:熟悉砷、锑、铋氧化物和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砷(III)、锑(III)、铋(III) 的还原性和砷(V)、锑(V)、铋(V)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砷、锑、铋的硫化物性质。 (十三)碳族元素 (1)碳族元素的通性及制备方法。 (2)碳族元素单质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 (3)碳族元素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性质。 (4)熟悉硅单质、硅的氢化物、二氧化硅、硅胶、硅酸盐、硅的卤化物的重要性质。 (5)熟悉锗、锡、铅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Sn(II)的还原性和 Pb(IV)的氧化性, 锡、铅硫化物的溶解性。 (十四)硼族元素 (1)硼族元素通性。了解本族元素的缺电子性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硼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硼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硼的氧化物和卤化物,硼酸及硼酸盐。 (3)铝、镓、铟、铊的氧化物,卤化物。 (十五)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及其性质。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的活泼性及其化学反应。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离子特征,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的制备和性质。 (4)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 (十六)铜、锌副族 (1)铜族元素的结构特点及通性,单质化学性质,铜族 M(Ⅰ)化合物、铜族 M(Ⅱ)化合物(氧化 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铜族元素冶炼。 (2)锌族元素通性,锌族单质性质,锌族 M(Ⅱ)化合物、锌族 M(Ⅰ)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 硫化物、卤化物),锌族元素冶炼。 (3)熟悉铜、锌分族的配合物化学:氨合物、氰合物、卤合物。 (4)理解铜、锌分族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十七)过渡金属(I) (1)钛副族:钛的重要化合物,锆和铪的化合物。 (2)钒副族:钒的重要化合物,铌和钽的化合物。 (3)铬副族:铬的重要化合物,钼和钨的重要化合物。 (4)锰副族:氧化数为+7 的、+4 的、+2 的锰化合物。 (5)熟悉 Ti、V、Cr、Mn 的重要性质及反应。 (十八)过渡金属(II) (1)铁系元素:理解 Fe、Co、Ni 的重要性质及反应。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碱性及稳定性,+2 和+3氧化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和配合物。 (2)铂系元素:铂系单质,铂和钯的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铂系元素的配合物。 (3)熟悉过渡金属离子的分离与检出,如 Fe(II)、Co(II)、Ni(II)的鉴别,Fe(II)、Mn(II)、Mg(II)的分离 鉴定,Fe(III)、Cr(III)、Al(III)的分离等。

五、参考书目《无机化学》(第 4 版) (上下册) 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

访问移动端页面

返 回顶 部